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,国家森林公园,省级风景名胜区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中 文  English  日本語  한국어

敬一书院

  秀岩对面的淮山堂与翠屏堂就是敬一书院的建筑遗存。汉朝,孔子的第十一世孙孔安国任临淮太守时,在此建先圣宴居殿,后建崇圣书院,元朝改建淮山书院,从南部的瑞岩,经过会景亭、杏坛,一直到北部的西域寺,占据了公园的核心区域。明代改建登瀛书院,瀛为仙山,意谓莘莘学子云集而登仙。乾隆至道光时又扩建为敬一书院。朋友们请先到淮山堂欣赏碑碣,再到翠屏堂观看壁上《敬一书院记》,作者鲁昱是清朝道光时盱眙的训导,类似教育局长。记中描写了当时第一山的格局:有淮山云水,有泉石风月,有亭台楼廊,有钟鸣鸟歌,在这“仙境”之中,师生其乐何极!翠屏堂还有一块珍贵的石刻“木兰堂”,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手迹。原在汪孟棠的“诞鹤园”即汪家花园。

  唐宋以来,为何登临此山的达官骚人乃至天下顶级名流,多得难以计数?南宋大诗人陆游的《盱眙军翠屏堂记》,道出个中原因:盱眙为“天下重地”,进京者和出使者、南舟和北舟往来必入淮。早在春秋时,吴王夫差为了与中原各国打交道,开邗沟入淮,沟通了江淮。隋朝开大运河连通了南北与东西。隋、唐、宋都定都中原,东南漕运,由扬州楚州溯淮水而上,经过盱眙入汴河,因此,来往于江南鱼米之乡与长安、汴京之间都必经盱眙。在隋唐以来形成的逶迤千里的交通大动脉上,盱眙恰好扼东西咽喉,据南北要冲,是一个重要枢纽。在水运时代,再大的官,再大的名人也不能坐飞机,要减少长途旅行的颠簸,只能走这条水道,这帮人经常在汴淮交汇的盱眙落帆抛锚,漫游第一山,弄出一些文人“雅事”来,久而久之,山上群贤毕至,盛况空前。这山也就成了誉满天下的文化名山。而题刻只是名士诗文的一小部分。有意思的是,北宋还制定了水上交通规则。在山上发现了一块北“仪制令”碑,上面的“公文”碑也是秦士芝先生发现的。南宋时宋金以淮为界,这里成了边城,丢了它则长江难保,杭州危在旦夕,确实是“天下重地”。陆游在《翠屏堂记》中指出:南宋朝廷委派重臣来这里任职。在南山“异境”,筑“杰屋”二十六间,以便来往官员休憩,便是当时的翠屏堂。陆游称,曾游历了诸多名闻天下的边郡胜迹,但都不能与淮水南山相比,并叹曰:“我之文不足称也”。


上一篇:戒石碑及廉政文化景观

下一篇:杏花园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